乡村里的中国
早前两年,风行一股“唱衰故乡”的风潮。不过,那是老皇历了。“城市套路深,我想回农村”,现在朋友圈里故乡的画风已经变成了争相投奔的“诗与远方”。
龚梦南就是被故乡这样的画风吸引,在外面兜兜转转几年又回到了故乡兴隆山,成为一名村干部。这个沮漳河与长江交汇夹角上的村落其实并没有山,一马平川,没有挂满红灯笼的农家乐,没有供城市人休闲的观光园,还是龚梦南记忆中典型的江汉平原农村风貌。
“土地横平竖直,前两年种棉花、水稻,这几年又改成卷心菜、黄豆、苞谷……”龚梦南说,放眼望去故乡还是原来的样子,但却感到无比的亲切,“前几年在外面创业,一遇到挫折他就会魂牵梦绕这方水土,走在故乡土地上他就感到心里踏实。”
广袤的江汉平原,像兴隆山这样的村落星罗棋布,既无宏大叙事的历史辉煌,亦无星光闪闪的当代故事,普通得就如长江里一朵浪花。但他们与江流相伴,世代生息于斯,说起它们的故事,几乎个个村庄都是一部大气厚重、荡气回肠的作品。
上世纪90年代学者曹锦清写过一本书叫 《黄河边的中国》,讲述黄河边河南农村转型的故事。长江边上的兴隆山村变迁,也是中国故事的细节。
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